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8.我被指教,火星灵在巨人中与理解力和意愿之间的中间之物有关,也就是与基于情感的思维有关;他们当中最好的则与思维的情感有关。正因如此,他们的脸和思维行如一体,他们无法在任何人面前装模作样。由于他们在巨人中与此有关,所以大脑和小脑之间的中间区域与他们相对应。对那些大小脑在属灵功能上被联结的人来说,脸与思维行如一体,以致其思维的实际情感从他们的脸闪耀出来,由他们的情感所产生的思维的大致变化通过也从眼睛发出的迹象显示出来。因此,当他们与我同在时,我能清楚感觉到我脑袋的前面部分被拉向后枕骨,也就是说,大脑被拉向小脑。古时,我们地球上的人类从小脑接受流注;那时,脸与人的内在情感行如一体。但后来,当人们开始在脸上掩饰并伪装自己没有感觉到的情感时,他们就从大脑接受流注。关于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脸所经历的变化,可参看《属天的奥秘》(AC 4325-4328)一书。
3693.“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过夜”表示笼罩在模糊中的生活。这从“夜”和“太阳落了”的含义清楚可知:“夜”是指阴影状态(1712节),因此“过夜”表示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太阳落了”是指处于模糊之中,因为日落时分就是傍晚或晚上,傍晚或晚上表示模糊(参看3056节)。此处的模糊是指在真理方面的聪明的模糊和在良善方面的智慧的模糊,因为天使从主所获得的光含有聪明和智慧在里面,也是从聪明和智慧发出来的(参看1521, 1524, 1529, 1530, 3138, 3167, 3195, 3339, 3341, 3636, 3637, 3643节)。因此,他们在何等程度上处于光,就在何等程度上处于聪明和智慧;相反,他们在何等程度上不处于光,因而在何等程度上处于阴影,就在何等程度上不处于聪明和智慧(2776, 3190, 3337节)。这就是为何在日常用语中,“光”论及理解力的事物。人们不知道这种用语的来源,从而以为这些用法只是一种对比。此外,人们所用的其它许多表达形式也来源于对诸如存在于来世中的那类事物的感知,就其灵而言,人们就在来世。这些事物进入人们的词汇,是因为它们从内在被承认,却因身体事物而被隐藏起来,或抹去了;而身体事物具有这种性质:它们会抹去人的内层人所享有的感知。
在圣言中,“日落”表示那些没有仁和信的人所沉浸的虚假和邪恶,因而也表示教会的末期(参看1837节)。它还表示在那些属于良善和真理的事物方面的模糊,就是笼罩着那些处于离神性教义事物更远的层级之人的那种模糊(3691节)。因为“日落”或“太阳落下”就表示这些事物,这一点可从以下圣言经文清楚看出来。弥迦书:
必给你们黑夜,而不是异象;必给你们黑暗,而不是占卜;日头必向先知沉落,白昼向他们变为黑暗。(弥迦书3:6)
“日头必向先知沉落”表示他们不再拥有任何真理和对真理的理解,“先知”表示那些教导教义真理的人(参看2534节)。阿摩司书:
到那日,我必使日头在午间落下,使地在光明的白昼黑暗。我必使你们的节期变为悲哀,使你们一切的歌曲变为哀歌。(阿摩司书8:9-10)
“使日头在午间落下”表示那些拥有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之人在真理方面的模糊,“午间”表示光的状态,或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的状态(参看1458, 3195节)。
以赛亚书:
你的日头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缩;因为耶和华必作你永远的光。(以赛亚书60:20)
此处论述的是主的国度。“日头不再下落”表示他们将处于良善的生命,并处于智慧,因为主的属天之爱和光将与他们同在。“月亮也不退缩”表示他们将处于真理的生命,并处于聪明,因为主的属灵之爱和光将与他们同在。在来世,主对属天天使来说,是一轮太阳,对属灵天使来说,是一轮月亮,他们从这太阳和月亮获得智慧和聪明(参看1053, 1521, 1529-1531, 2441, 2495, 3636, 3643节)。由此明显可知,就圣言的内义而言,“日升”和“日落”是什么意思。
诗篇:
耶和华我的神啊,你为至大!你以荣耀和尊荣为衣服,披上亮光,如披衣裳,铺张诸天,如铺幔子;祂安置月亮为定节令,使日头自知沉落。安排黑暗,便有了夜。(诗篇104:1-2,19-20)
此处“月亮”同样表示聪明,“日头”表示来自主的智慧;而“日头沉落”表示两者的模糊;“安排黑暗,便有了夜”表示模糊状态的缓和。天使会在大量的光和少量的光,或大量的智慧和少量的智慧之间经历状态的变化,并且状态的这些变化就像太阳升起时的早晨,太阳在最高点时的正午和太阳落下时的傍晚,然后又是早晨;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说明这一切。
约书亚记:
从旷野和这黎巴嫩,直到大河,就是幼发拉底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处,都要作你们的疆界。(约书亚记1:4)
这是在描述迦南地的全部范围,迦南地在内义上是指主的国度(参看1607, 3038, 3481节)。“幼发拉底河”是它的一个边界,也就是说,是属灵和属天事物的一个边界(参看1866节);而“大海”和“日落之处”是另一个边界,该边界代表它们最远的极限,也就是相对的模糊。迦南地的所有边界和所有地方都是代表(1585节)。
摩西五经:
你若真拿邻舍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因为这是他唯一的遮盖物,是他遮皮肤、在里头睡觉的衣服。(出埃及记22:26-27)
申命记:
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在他的抵押品上;日落之前,总要把抵押品还给他,他就为你祝福,这在耶和华你神面前就是你的义了。(申命记24:12-13)
这条律法和其余的律法一样,含有神性律法的代表和象征或有意义的符号在里面,而神性律法与主国度的良善和真理有关,并产生了这条摩西律法,这从它的每个细节明显看出来。在这条摩西律法里面,并产生它的神性律法是这样:不可剥夺或骗走同伴的外在真理,这些外在真理就是他们照之生活的教义事物和他们的宗教仪式;“衣服”就表示这些真理(参看297, 1073, 2576节)。“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示在与他同在的真理灭亡之前。由于这真理是外在的,所以经上说:“是他遮皮肤、在里头睡觉的衣服。”
利未记:
摸了不洁之物的灵魂,必不洁净到晚上,也不可吃圣物;他若用水洗身,日落的时候,他就洁净了,然后可以吃圣物。(利未记22:6-7)
申命记:
不洁净的人,到傍晚的时候,要用水洗澡,及至日落了才可以进入营中间。(申命记23:10-11)
显然,这条律法也来源于良善和真理的律法,或存在于主国度中的秩序律法;不然,经上为何吩咐说,不洁净的人不洁净到晚上,那时要用水洗澡,并且日落之后才洁净?上述律法所来自的主国度中的秩序律法是这样:当善灵和天使灵陷入自我之爱的状态,并由此陷入虚假状态时,他们会短时间地回到自己的属世状态或较低状态,在那里充满或装备与手头问题有关的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这就是“在傍晚用水洗澡”所表示的,因为“用水洗澡”表示洁除虚假(参看3147, 3148节),“水”表示真理的知识或认知(28, 680, 739, 2702, 3058节)。他们处于“日落”所表示的模糊状态之后,就会回到他们以前的状态,这由他们“洁净”并“进入营中间”来表示。关于这个主题,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通过经历说一说。从所说的这些话明显可知,在圣言中,“日落”对善人来说,表示在真理方面的一种模糊状态,对恶人来说,则表示一种虚假状态。
4329.一些灵人来到某个高处,据声音判断,他们似乎为数众多。我从他们流向我的思想观念和言语发现,他们似乎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清晰概念,只有对许多事物的一个总体概念。这不由得使我认为,他们不能感知任何清晰的事物,只能感知某种总体和不清晰的事物,因而感知某种模糊事物;因为我认为总体事物必然模糊。他们的思维是总体上的,也就是说,是对同一时间所发生的许多事的思维,我能从他们流入我思维的观念清楚发觉这一点。
一个居间灵人被提供给他们,他们便通过这个灵人与我对话;因为这种总体思维若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就无法用话语来表达。当通过居间者与他们对话时,我照自己的观点说,总体事物无法表现出对任何具体事物的一个清晰概念,只能表现出一种模糊到可以说根本不是概念的概念。但一刻钟后,他们展示了他们拥有对总体事物,以及总体事物的许多方面的清晰概念。他们特别通过观察说明这一点;他们对我的思维和情感的一切变化和不同,连同它们的最小细节观察得如此精确而清晰,以至于其他灵人不可能做得更好。我由此断定,诸如存在于那些具有少量知识,因而对一切事物都处于模糊状态之人当中的总体概念是一回事,诸如存在于那些在真理与良善上得到指教之人当中的清晰总体概念又是另一回事。因为这些真理与良善已经照它们自己的次序和系列被引入对它们的总体概况中,并以这样的方式被有序排列:这些人能从总体概况清晰看到它们。
这些灵人就是在来世构成总体和自主感官活动的人,以及那些通过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获得从总体看待事物,由此更广泛地深入思考事物,并立刻发觉事情是否如此能力的人。诚然,他们可以说在模糊中看到事物,因为他们从总体概况看待其中的事物;但这些事物在总体概况中被整理得井然有序,因此对他们来说很清晰。这种总体自主感官活动只出现在智者里面。我得知这些灵人就具有这样的特质,因为他们能在我里面看到我结论中的每一个细节,并由此对我思维和情感的内层得出结论。这些结论如此精准,以致我甚至开始害怕再思想些什么。因为他们发现了存在于我里面我却不知道的东西,然而我从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发现。我由此觉得自己不愿和他们说话,当我意识到这种不情愿时,它看似一种毛茸茸的东西,并且里面有某种事物在无声地说话。我被告知,这表示与这些灵人相对应的肉体内的总体感官意识。次日,我又和他们交谈,再一次发现他们所拥有的总体觉知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总体事物及其状态各种各样,故具体事物及其状态也是各种各样,因为后者在次序和系列上与前者相关联。
我被告知,还要更为完美的总体自主感觉能力存在于天堂的内在气场中;当天使拥有一种总体或普遍概念时,他们同时也拥有具体概念,主在普遍当中将这些具体概念整理得井然有序,并使它们变得清晰。我还被告知,总体和普遍整体若不将个体和具体部分包括在内,就什么也不是,因为它们凭这些个体和具体部分而存在,并被如此称呼;它们仅在这些部分存在于它们里面的范围内而存在。由此也明显可知,主的普遍治理若没有一切最小细节在里面,并凭这些细节而存在,根本什么也不是;就神性而言,认为存在某种普遍事物,却又拿走它的具体细节是非常愚蠢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